问题描述:
选择三国中你最喜欢的一个人物,写一篇人物形象赏析文章,要有自己的见解主张,不少于800字.最佳答案:
诸葛亮的伟大,不仅仅因为他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神,更重要的他是千百年来士大夫知识分子的人格神.在中国历史上,德才兼备的人不少,但象他这样集智慧神与人格神于一身,可谓绝无仅有.他所张扬、实践的”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“的忘我精神,为历代所推崇备致.
诸葛亮的人格、节操、风范,概括起来是如下四个方面:
淡泊明志,宁静致远.诸葛亮隐居隆中时,博览群书,广交士林,关心时势,每自比管仲乐毅,负有担大任、致高远的远大抱负.但他又绝不是那种醉心于功名利禄、汲汲于荣华仕进的俗子.事实上,当时曹操称雄天下,挟天子以令诸侯,他的朋友石广元、孟公威皆投其麾下,他却不为所动,其兄诸葛瑾在东吴颇得重用,他也不去投靠.最后,刘备三顾茅庐,以千古未有的求贤至诚深深打动了他,他才毅然步出草庐,一匡天下.在著名的《戒子书》中,诸葛亮曾如此谆谆告诫:“夫君子行,静以修身,俭以养德,非淡泊无以明志,宁静无以致远”,真乃至理名言,也是他淡泊节操的真实写照.
尽瘁国事,忠心辅政.诸葛亮先后辅佐刘备、刘禅两代皇帝,忠心耿耿,公而忘私,刘备很信任他,临死托孤于他,并大义地提出让出家天下,但他没有夺取君位的政治野心,侍奉扶不起的阿斗,更加殚思竭虑,“亲理细事,汗流终日“,最后以身殉职,病死军中,时年五十四岁.诸葛亮辅佑后主,实际上是执一国之政,出帅入相,但后主并不感到他的威胁,群臣并不感到他的僭越,倘非心底无私,国而忘家,焉能如此!
任人唯贤,清正廉明.在《出师表》中,诸葛亮曾一针见血地指出:“亲贤臣,远小人,此先汉所以兴隆也;亲小人,远贤臣,此后汉所以倾颓也”,真乃金玉良言,至今仍振聋发聩.诸葛亮如此进谏后主,他本人则更是任人唯贤的典范.托志忠雅的蒋琬,清廉有才的费祎,智勇双全的姜维,都到他的重用和培养.他死后,这几人成为蜀国的中流砥注.托孤大臣李严运粮失责又慌报军情,被诸葛亮废为平民,但对李严之子仍加以信任,并促进他劝父改过自新.由是李严不仅不抱怨,而是心怀感激,诸葛亮去世,李严因悲痛发病而死.诸葛亮知人善任,明之以法,晓之对情,其服人心如此!在廉洁上,亦堪称典范.他曾上书后主,如实申报个人财产.书曰,臣家在成都,有桑树八百株,薄田十五顷,一家可以温饱,臣随身衣食,都是官府供给,决不别伯经营,增长私产一寸,臣死以后,如查出多余财产,那就是对不起国家.光明磊落.苍天可鉴.
坚韧一心,竭尽人谋.诸葛亮的政治理想,是“匡复汉室,还于旧都”,一统天下,但现实却是极严峻的:三国之中,对手魏国势力最为强大,其土地、人力、财力、物力比吴蜀二国的总和还要多,而蜀国相对最弱.诸葛亮深知这一点,“与其坐而待亡,孰若伐之”(后出师表),于是毅然挑战极限,采取一切积极措施,发愤图强,以挟泰山而超北海的气概,“驱驰千万众,怒目瞰中原”,虽劳而无功,仍不失为英雄壮举,这既是诸葛亮的悲剧,也正是他的伟大.这种尽力而为的奋斗精神,后人无不感慨系之.成都武侯祠一联云:已知天定三分鼎,犹竭人谋六出师.而杜甫的《蜀相》一诗,更可谓是诸葛亮的千古知音:出师未捷身先死,长使英雄泪满襟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