问题描述:
根据以下材料,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;角度自选,立意自定,题目自拟:诗歌除外,文体自选。老王来到一片树林,看到林木葱茏,芳草满地,他觉得这片树林很美。
老王来到边疆的一条河边,看到河流狂暴,河水混浊,河岸陡峭,他觉得这条河很美。
老王来到欧洲的城市,他看到雕像喷泉,石堡宫殿,他觉得这城市很美。
老王愈来愈老了,哪里也不去了,他看着旧时的照片,回忆往昔的岁月,觉得这一切都很美。
最佳答案:
感受生活的美
美,这是一个充满诱惹力的字眼,也令人陶醉,她让人浮丰收联翩,她甚至叫人一生追求,乐此不疲.然而,美在何处寻?
有人把美看作一位风采娇媚的仙子,她与人们若即若离.你寻她时难觅踪迹,你不在意时她却在你身边微笑.难道说,美真的是这般玄妙,这般难以捕捉吗?其实不然,她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.我们之所以时常感觉不到她,并不是因为生活中没有美,而是因为我们缺少发现,尤其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. 当我们摒弃功利,心定神凝,静观人生、生活的时候,美就像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,从四面八方向你跑来.这时你会产生一种难以言喻的快感,会感觉到一种生命的律动,会发现生活是如此的可爱,会体验到美不胜收的真正内涵.
美是生活中的客观事物与我们主观意识碰撞后迸发出的火花,是一种不带功利色彩的愉快感觉.她让人们的心灵得以净化,趣味得以提升,情感得以宣泄,精神得以满足.但是,并非任何人,在任何时候、任何场合都能体验到美,这就需要人们去有意识地训练自己,从而慢慢地感悟出生活的美来. 在我们的生活中,最美的是人本身.他不仅具有魅力无穷的形体,而且具有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,与日俱增有一双创造美的巧手和感受美的心灵.他能按照美的规律、美的理想去塑造自己的社会生活,能走进大自然去领略造物主赐予的花木山水、飞禽走兽.
美说起来有些玄妙,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,她却是实实在在,具体可感的,只要你稍稍留意,就会发现它们是那样地有意味,那样地富于魅力.有的人很愿意在业余时间炒几个菜,炒菜时先按菜谱投料、刀法和火候等去做,做好后一尝,口味不理想,以后再做的时候,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经验稍作修改,结果其色、香、味俱佳,于是乎很高兴.这就是一种乐趣,一种创造后的喜悦.
再有,闲假时有的人看看或者说者参与小朋友们做游戏.当他全身心地投入眼前的情境中去时,就会感到自己很愉快,好像年轻了许多,行动也灵巧了.这个现象是通过内模仿或直接参与使得自己心无旁鹜,尽情地享受自由、欢乐和蓬勃的生命力.
除此之外,今天的人们对服装和房间布置的兴趣也日渐浓厚.服装时装化,从实用走向审美;房间里所置物品讲究其色调的和谐或对比,讲究空间的疏密和变化鲜花在普通人家也开始登堂入室…诸如此类,都表明人们在自觉或不自觉中美化了生活.
因此,我感悟美,不妨就从自己的生活开始.
美,的确就蕴藏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.当你迷惘时,师长的几句点拨;当你孤独时,朋友的热情话语;当你烦恼时,恋人那充满关爱的微笑;当你失意时,同事们那一双双助你重新站起来的手,这同样也会让你感到一种美,一种人性的美,社会的美.
美无处不在,而我们要想更充分地享有她,并以此来使我们的生活质量得以升华,关键便在一个“悟“字上.近代学人王国维曾集古人诗句来描绘词的三种境界:“昨夜西风凋碧树,望断天涯路.衣带渐宽终不悔,为伊消得人憔悴.众里寻她千百度,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灯光阑珊处.“我们感悟生活的美,亦要有此三部曲.这就是说:当你真的想体验生活之美的时候,就要有一颗平和纯净,但又充满对美的渴望的心灵,要有一种超越和乐此不疲的心态,这样再加上偶然机缘的诱发,你就会产生“柳暗花明又一村“的感觉,美便会出现在你的眼前了.
生活之美就像一位妙龄女郎,你爱她、追求她、珍惜她,她就会报你回眸一笑.